首页

舔脚调教视频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5 16:12:37 作者:在蓉港澳台侨大学生走进杜甫草堂 感受“诗圣”家国情怀 浏览量:68748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第8场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落实的座谈会。一个月前,在湖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总书记有感而发:“下一步我们还要召开推动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座谈会,这些会议一届开一次,一个一个抓起来,一轮一轮抓下去,久久为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

  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党的二十大以来的八次座谈会,聚焦区域协调发展这个大主题,始终如一。

  “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地处西部内陆的重庆,则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此次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选择在重庆召开,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的战略思考。

  “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早在2019年重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点明了重庆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

  心怀大局,从全局谋划一域。

  2023年5月,在河北雄安新区主持召开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6月,在内蒙古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9月,在黑龙江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10月,在江西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1月,在上海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今年3月,在湖南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

  着眼全国“一盘棋”,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连接成势、协同发展,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落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手笔”随时间推移,布局日渐明朗,发展势能强劲。

  “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这次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河北,强调“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在黑龙江,明确提出“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在湖南,指出“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既补各自的短板,又锻造共同的长板,将各地的优势潜能,汇聚成整个国家的发展势能。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要求“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一把金钥匙。对于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

  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去年5月,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质量发展是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盘棋做谋划,一张图干到底,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策划:杜尚泽

  撰文:梁冠群

  海报:陈姝言

  摄影:鞠鹏

  视觉:赖向东、虞东升

  编辑:贾雪

  校检:朱利

  来源:人民网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详讯:无人机袭击以色列总理住所 现场传出爆炸声

当地时间11月19日,辽宁省贸促会在马那瓜市奥洛夫·帕尔梅国家展览中心举办辽宁企业与拉美企业对接交流活动,代表辽宁省国际商会会员企业和随团出访的辽宁根谷智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辽宁乾浩瀚坤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道,与拉美10余家企业代表面对面对接交流。

【莫忽视 男性也有更年期】大多数男性更年期从40岁至55岁开始

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按照《十七条协议》的规定,进藏部队和干部紧密团结西藏各族人民群众,通过开办学校、促进教育、建立团体、举办活动、加强宣传等方式,积极推进各种文化事业。从1951年3月创办昌都小学,到1956年9月成立拉萨中学,再到1958年9月建成西藏公学,西藏现代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截至1957年,西藏全区有公办小学98所,在校生6360人;公办中学1所,在校生700人。与此同时,新西藏的文化事业也全面起步。1953年10月1日,拉萨有线广播站正式成立。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藏、汉两种文版创刊……民智已开,大众觉醒,改革成为西藏广大民众最迫切的愿望。

20名巴新“汉语桥”营员在重庆学习古诗词和茶艺

庞大的数据背后,是木材、纸张、塑料等材料的大量消耗。被丢弃的快递包装,更是给环境造成严重负担。以2022年为例,我国共消耗快递包装箱约99.22亿个,海量的包装垃圾能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

西藏那曲锅庄亮相云南昆明街头 滇藏民众齐踏歌

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核心引擎。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布局宽广的科技创新研究基础,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伊朗称向以色列发射200枚导弹

“港澳青年看祖国”澳门各界青年“欢聚北京”交流团启动仪式近日在澳门举行。根据安排,200名澳门青年在启动仪式后将陆续前往广东等10个省市考察,并派代表到北京汇报和参加欢聚活动,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成就。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